618大促临近,与以往不同的是,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官宣预售制下线。延续了十余年的预售制为平台和店家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其下线无疑给这场购物狂欢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预售制缺席,去年的618大促能够拼哪些呢?
出品|网经社
作者|吴夏雪
审稿|云马
一、告别预售现货开售
5月6日,去年淘宝618开始接受报考。相比以往,去年618显得极至简单,最大的变化在于取消官方预售环节,5月20日晚八点将直接第一波开售。面向店家,去年淘宝618简化报考环节,满足条件的店家直接进行商品报考即可;针对消费者,天猫淘宝还推出全程价保等一系列措施,让消费者简单买、放心买。
5月7日消息,易迅也宣布618大促将于5月31日开启现货发售,主推每满300元减50元的跨店满减力度,促销生效期间,店家的同一款商品可全程参与,重点鼓励全品类店家参与。
而在更早之前,快手电商启动618大促招商,商达报考从4月27日开始,仍然持续至大促收官。去年大促取消了预售玩法,5月20日起即将“现货开售”,开启为期42天的购物狂欢日。大促期间,快手电商将锚定优价好物,从商城/泛货架、直播、短视频等图式协同加码,赋能商达大促销售爆发。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随着大促规模的加强,参与预售的店家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问题也开始出现:比如预售的商品不能按期发货、补价差出现降价情况、售后服务与常规销售商品不一致等,甚至出现金融风险,如店家收到预售订金后“跑路”,钱款未能追回。消费体验变差、风险上升,致使平台口碑和平台其他正常售卖商品的店家均受影响,所以易迅和淘天就会不约而同取消预售制。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咨询有限公司监事长鲍跃忠觉得,过去预售机制是一个挺好的模式,会提前锁定用户的订单,然而近来几年可能达不到想要的疗效,甚至开始后也会不了了之。因而去年618作出改变,是一个挺好的选择。
二、消费者体验至上?
2011年,易迅率先引入了双十一预售的概念。她们提早数天开始接受订单并预留库存,以保证在双十二当日有足够的货品供应。这个措施在市场上造成了广泛关注,其他电商平台也纷纷仿效。自此,预售成为了双十二、618等购物狂欢节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现在,承袭了十余年之久的预售机制取消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DCCI互联网研究院教授刘兴亮剖析到,取消预售机制对淘宝平台可能会形成一定影响。短期上来看,可能造成618期间的成交额出现波动,由于预售机制提供了提早锁定订单的保障。店家难以借助预售数据来预测需求,可能对即时供货的策略带来挑战。
“不过从常年来看,取消预售能提供更为简化的购物体验,使消费者毋须在支付货款和等待发货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因而提高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也能使得店家愈发重视实时的销售数据,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更好地匹配供需。淘宝也可趁机机会进行差别化定位,突出现货即购即得的优势。”刘兴亮补充道。
无独有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路零售部部长、高级剖析师莫岱青也觉得,取消预售制后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店家库存压力降低,过往电商通过预售可以提早锁定销量,同时,通过预售数据可以更好地引导企业生产,防止存货积压。对于店家而言,可以提早回笼资金。不过从长远来看这肯定是有利的,由于平台可能会通过优化购物流程、提高货运配送效率等方法来提高用户体验,因而吸引更多消费者。
庄帅则觉得,目前来看,平台取消预售制利小于弊。对于用户来说,取消预售制只要才能以更让利的价钱订购到合适的商品,能够更快收到货,也没有不利影响。只是对于店家来说,须要提早备货,取消预售制增强了资金压力和备货成本,还须要承当销售预测不够确切带来的库存风险。
不仅取消预售,“低价”“简单”“直接”等关键词是电商们在去年“618”大促主打的核心,声称对消费者、商家都采用简单的参与形式。实际上,电商大促玩法“化繁为简”是近些年的趋势,传统电商要将优价策略贯彻究竟。再加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回归理智,新电商、直播电商的涌现,让消费者了解到电商优价常态化存在的可能性。
三、大众苦预售久矣
在去年3月中国消费者商会发布的2023年全省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剖析强调,2023年全省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328,496件,环比下降15.33%。其中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需规范,存在五方面的问题,包括“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优价”宣传不属实的问题。对此,中消协提醒,面对网购预售存在的种种风险,消费者应理智看待自身需求,慎重选择。假如订购预售商品,不仅要明确预售规则、发货时间、商品情况外,也要了解店家的资质、规模。
如2023年11月1日,消费者吴男士向广东省新乡市消费者商会投诉,其在某品牌化装品官方旗舰店直播间订购化装品,店家在直播间宣传该套装预先支付订金100元,最终到手价不到900元。但消费者支付100元订金后,店家要求支付998元货款,与宣传的最终到手价不符,误导消费者。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长曹磊总结道,预售制相当于一个“蓄水池”,锁定了订单,即锁定了用户订购力及产能预测,帮助确定市场份额、回笼资金。虽然不管是预售的还是现货销售,都是用于平台的整体的交易规则,这么也同样适用于消保法、合同法和一些相关的规定。对预售的讨伐,早已屡见不鲜。非常是“双十一”、“618”这些大促。等待时长关乎消费者购物体验,预售商品要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下单预售商品前,要关注预售数目和时长,通常在商品详情页上有明晰提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选购、使用的商品或则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力。对未提早告知消费者的预售行为,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平台、商家去沟通,也可以去跟平台投诉,也可以向12315、电诉宝或是媒体投诉,都可以适用。”曹磊表示。
四、“预售制”还能活多久?
此外,去年618,天猫仍然追求对“极致价钱心智”的构建,并希望以此尽可能地占据用户的皮夹份额。不仅在超级单品、主推样式上“以价换量”,百亿补助、淘宝直播也是优价的重点图式。而天猫在4月23日-28日启动“百亿秒杀节”,宣布将在全网优价基础上,再打7折。这也可以看下来天猫在为618的优价活动造势。
“从淘宝、京东的行动中虽然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于简单、直接的购物体验的偏好,以及对于预售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疑虑,因而取消预售也是势在必行。其实目前拼多多、唯品会、抖音电商、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并未宣布取消618预售,但可以肯定的是快手在线下单平台全网最低价,随着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商平台将会不断探求和创新销售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保持市场竞争力。”莫岱青这样说道。
鲍跃忠则称,预售虽然就是一个竞争的手段,提早用一些更让利的价钱、服务锁定用户,对市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合理的现象,让用户针对自己的现实消费须要去实时订购,这可能更合理。未来类似618、双11这样的促销可能会逐渐消失,这些提早、集中式的消费其实并不合理。
刘兴亮表示,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和直播电商等新兴模式的冲击,取消预售可能成为未来电商平台的一个趋势快手在线下单平台全网最低价,但其影响会因平台定位和业务策略而有所不同。对于平台,取消预售能简化购物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竞争力,但也须要更健全的货运、技术和供应链支持。对于店家,须要适应新的销售策略和库存管理方法,提升即时销售的灵活性与数据剖析能力。对于消费者,简化购物流程有助于提升购物体验,降低购物透明度,满足即时消费的需求。
过去,预售制以前以其独到的魅力推动了无数消费者的购物狂潮,但市场的改革总是饱含无限可能。去年,各大电商平台和店家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新招,与消费者构建更加紧密的联系,提供愈发个性化的购物建议和服务。取消了预售制,618还有新的玩法不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