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10000粉丝自助下单(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

来源|价值研究所Pro

作者|Hernanderz

年内最后一场电商大促双12已高调谢幕。

1元10000粉丝自助下单(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

虽然天猫早早放话取消双12,改为推出“淘宝年终好价节”,但快手、抖音、拼多多、京东等平台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和资源打算这场年终大促。只可惜,这几个平台的投入没能勾起消费者的热情,这几个平台都没有公布最终销售数据,社交平台上几乎没哪些热度。

静悄悄的双12,是电商行业2023年的注脚。消费市场平缓复苏,起初充当下降引擎的直播电商争议缠身,阵势大不如前。但商业世界永无轮休日,新的故事在不断上演。随着拼多多估值一度赶超阿里,陌陌视频号电商GMV突破千亿,电商行业正开启新一轮洗牌。

大环境越艰辛,存量竞争越卷,内部秩序越可能被颠覆。过去这一年发生的种种变化,涌现出的种种新趋势,都将成为未来的一片拼图,值得我们好好总结。

(图片来自pixabay)

行业沉寂:低速下降,垂直电商纷纷倒下

从各项下降指标,以及部份腿部平台、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表现来看,电商市场近些年的境况不算太理想。在疫情阴霾消散、看似万物复苏的2023年,电商行业虽然仍处于沉寂期。

一方面,GMV、用户规模、商家规模的增长中规中矩,比颠峰时期有较大差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网上零售产值为10.8万万元,环比下降11.6%,低于今年同期的4%,高于2021年的18.5%。

从细分品类来看,服饰鞋帽、日用百货和电器及音像器材的GMV占比排行前三,但增长差别颇大。其中,日用类和服饰类商品的增长分别只有8.5%和9.6%,均高于市场整体下降水平。烟酒、药品、珠宝等品类增长居前,各大平台也在加强相关业务的投入。

(图片来自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随着市场规模增长趋缓,电商全民创业潮已有打火征兆。截止去年三季度末,商务部检测的36家电商平台共有2516.6万家注册店面,环比仅微增1.8%。创业风险上升,也使得资金、优质人才不断向几个电商重镇聚拢。数据显示,目前国外61.5%的电商店面分布于西部地区,西北和东部地分辨别只有5.4%和15.6%。

对比其他体量较小、起步较晚的市场,中国电商市场的地位仍是无可撼动的。全球第三至第五大电商市场美国、英国、德国,去年的GMV增长预计分别为6.8%、8.3%和7.7%,还比不上已步入饱和状态的中国市场。只能说中国电商行业的黄金六年实在太辉煌了,攒下的家底够厚——但这也放大了从颠峰到沉寂的落差感。

另一方面,不少实力较弱的电商平台已倒在酷暑之中。

9月末,花束电商平台花加内部电邮受到爆光,创始人王柯表示团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创始团队和高管早已自掏腰包维持公司运转,王柯本人也负债严重。即使花加仍然证实倒闭、破产等消息,但王柯被下达限消令、订单未能配送、运营基本停摆都是无可证实的事实。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花加近日正在努力恢复重启,但丧失了用户信任,仍然敢去其平台“充值买花”的猛士估计不会好多。

(图片来自北京晨报)

虽然垂直电商平台的破产潮早在今年便显现端倪,包括奢华品电商平台寺库、母婴电商平台蜜芽、文玩电商平台天天鉴宝等均没有度过2022年的严冬,更不用说还有“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的尽数被毁。2023年,不仅垂直电商平台无法为继外,苏宁、苏宁等当初冀望于电商变革的传统零售大鳄也巨幅收缩,经营状况非常低迷。

在电商行业最火热那几年,用户的消费欲不断被剌激,炒家源源不断地涌向,垂直电商平台如雪后莴笋般涌现。但是这种平台都面临强劲的“猫拼狗”等脑部平台。虎口夺食极为不易,就连昔日垂直电商佼佼者乐蜂优品、唯品会也已被彻底边沿化。缘由无他:电商有极强的平台效应,店家、用户、资本等资源将被背部平台吸纳,强者恒强。现在仍然活得好的垂直电商普遍是有较强社区属性和用户粘性的平台,如得物、铁血等。

2023年,流量红利进一步衰退,用户纷纷捂紧荷包,资本对投资日渐慎重,根基不稳的平台被淘汰就成了必然。经营不善的平台被清除退场,大鳄锯掉了不少鸡肋项目,优胜劣汰在加速。

格局重构:拼多多新王即位,阿里易迅蓄力还击

拼多多估值超过阿里巴巴,无疑是去年电商市场最值得铭记的历史风波。截止发稿时,拼多多、阿里巴巴港股估值分别为1919亿和1910亿港元,二者间的估值难分上下,但拼多多的“新王身分”,虽然已被行业默认。

回顾拼多多、阿里、京东三大鳄去年的表现会发觉,权利版图的颠覆在情理之中,这一切早有铺垫和征兆。

首先,从股价走势和升幅来看,拼多多无疑是三大鳄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截止发稿时,拼多多股价年内涨逾77%,最高触碰150.66港元。这个跌幅除了置于中国电商行业,即使放眼全球互联网行业,都是名列前茅。对比之下,阿里巴巴年内股价暴跌13.39%,易迅的升幅更是高达50%。

资本市场不只是关注眼前的业绩,更期盼企业的“明天”,拼多多的潜力和下降势头让其“明天”更值得期盼,其股价也获得了更多的折价,这彰显在33.35倍的市盈率上——在三三年前这样的市盈率在互联网行业算后进生,明天则是妥妥的优等生。

其次,从财务指标来看,拼多多的产值距离阿里、京东还有差别,但收益已完成对易迅的赶超,且主要业绩增长睥睨群雄。

财报显示,拼多多去年前三个季度的产值分别为376.4亿、522.8亿和688.4万元,环比分别下降58%、66%和94%;同期的经调整经营收益则分别录得84.6亿、146.1亿和181.3万元,环比增长始终保持在20%以上,远超市场预期。

假如再瞧瞧三季度高达61%的毛利率和维持在20%以上的净收益率,相信会让阿里、京东愈发羡慕。虽然对比之下,易迅的净收益率常年低至个位数,阿里则在10%-15%区间徘徊,去年前三个季度的产值、利润增长也差强人意,完全未能和爆发式下降的拼多多相提并论。

其实,阿里、京东不会坐看拼多多“新王即位”而毫无打动。马云在拼多多估值超阿里当日就在外网表态,深信阿里会改、阿里会变;刘强东也外网回复职工帖午时立下军令状,称“京东绝对不会躺平”。2024年,“猫拼狗”将掀起新一轮大决战。

过去一年,阿里、京东也使出了四肢解数,甚至企图模仿、移植拼多多的成功经验,从而完成对前者的还击。

雷科技(ID:leitech)在此前的“2023请回答”系列易迅年度总结篇中就提及,易迅零售去年所有工作,都是围绕优价二字展开,可戳《“绝不躺平”刘强东,怎么让易迅重拾价钱力?|2023请回答》看全文。从上线百亿补助打响新一轮电商价钱战,到打通自营和POP店家体系、实现流量平权,再到内部组织架、高层团队的一系列调整,都是为了重拾价钱力,并企图撬走拼多多、阿里的核心用户。

阿里最大变化则彰显在内部组织构架大刀阔斧的改革上:1+6+N新体系下,淘天集团的独立性进一步强化,以摆脱包袱、灵活调用资源,专注自身下降。戴珊在双十二发布会上表示,平台要为店家获取最大用户规模——这一句话,也基本概括了淘天集团这一年的两项主要工作,即抢店家、抢用户。

在阿里启动1+6+N调整后,淘天集团也宣布将产业营运及发展重心拆分为三个行业发展部,将直播、私域、内容、本地零售和价钱力定位年内五大关键词。7月,淘天集团还宣布创立KA服务部,借以扩展买家阵容。年末,阿里在年末进行了“2023年组织大改革”的关键一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亲任淘天CEO。阿里巴巴股价跳涨,资本市场对那位“新官”表示积极看好。2024年,吴泳铭亲自掌舵的淘天集团会怎样改变,外界十分期盼。

无论是初登王座的拼多多,还是努力退守山河的阿里、京东,都未曾“躺平”。一时半会的股价表现不能说明一切,顶多反映出当下的业绩和今天的期盼,但谁能活到“后天”,谁能笑到最后,谁也不敢下定论——这市场变化太快了,既然没人能在两两年前想到拼多多会那么快超过阿里,谁又敢说昨天见到了电商行业的终局呢?

群雄角力:抖快红扩张,视频号异军凸出

刚结束的这一届双12,抖音、快手两大“新电商平台”,成了绝对主力。

天猫的“年终好价节”在12月9日才开启,抖音商城的“双12好物节”则从12月1日延续至12月12日,活动周期更长、曝光量也更大。快手的“双12年终好物节”活动在12月7日至12日之间举办,周期不及抖音这么长,但投入力度毫不含混。

在早前的双12招商会议上,快手宣布推出亿级流量补助和大牌大补、低价特卖、爆品返场等专项活动,为店家提供专属补助礼包。抖音那边也不甘示弱,并把更多心思置于归顺用户里面:推出多种组合让利券和超值购、秒杀频道,还有满150减20的跨店满减让利。

在天猫高挂免战牌的情况下,去年双12那可怜的热度,几乎就靠抖、快、红这几个后起之秀撑起。这也是2023年市场的写照:猫拼狗相对高调,抖、快、红大有成为“主角”的气象,去年两者都向电商业务投入了大量资源,也收获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三家新电商平台的崛起,也让行业角力显得愈发激烈。

(图片来自抖音电商官方微博)

抖快红均是“内容优而电商”,它们在2023年的战略也有不少相像之处,例如都充分发挥自己在直播、种草、短视频等内容领域的优势,加强“内循环”电商生态闭环。

小红书在去年3月宣布调整组织构架,直播被升级为独立部门,获得了和社区部、商业化部一样的地位,也开启了直播电商飞奔之路。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期间小红书电商订单总值环比飙升3.8倍,店面播出场次环比下降7倍,买手、主播规模以及店家数目也都获得十倍以上的下降。

抖音继续精耕兴趣电商,颈部主播表现稳定,成了年末“东方甄选”风波最大的赢家,虽然不管主播跟机构怎样拉扯,用户都要在抖音直播间下单。不过,直播短视频驱动的“兴趣电商”不能满足抖音电商的野心,2023年其加码货架电商,想实现内容+货架图式的飞轮效应。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在去年上半年举办的抖音电商第三届生态会议上就透漏,货架图式的GMV占比已超三成,且过去一年以极快速度下降。

快手电商定下了GMV破万亿的目标,程一笑将电商视为集团最重要的下降点,在品类上可圈可点,其先后加强了对茶酒生鲜、家电家装、药品等品类的投入。去年双十一发售前10个小时,快手消电家装产品GMV环比下降459%。据悉,快手也在8月上线了“大牌大补”频道,企图引进更多品牌店家,丰富平台店家生态,一改此前以白牌店家为主的状况。

相较之下,抖音、快手比小红书实力更雄厚,年内的扩张更积极一些。

不仅低调的抖快红“三小只”外,去年的电商赛道还有一匹高调的黑马——视频号。

据报导,陌陌视频号电商去年的GMV已超千亿,且腾讯还在加强投入:扩展直播团队规模和引入更多直播机构、达人,补充交易、售后保障功能,并调集陌陌支付团队进行增援。以交易规则、售后保障为例,视频号去年已作出多项调整:升级品牌维权平台、上线先用后付功能、在几场大促活动中上调技术服务费等等。

视频号起步其实不算早,但胜在背靠陌陌的庞大用户群、内容生态以及奇特的社交圈层属性,冲劲爆棚。仍然被非议没有电商基因、缺乏成功经验的腾讯,正指望靠“全场希望”视频号打一场翻身仗,不断为其倾斜资源。关于此,价值研究所(ID:quanwaicaijing)已在2023年度系列盘点《“股王”腾讯这一年:“少即是多”抠收益,陌陌开足马力变现》有详尽剖析,欢迎关注查看。

抖快红再加上视频号等新玩家,与猫拼狗角力,电商市场仍然非常热闹。只不过热闹的另一面,就是内卷。

直播电商内卷:赝品、“二选一”等争议不断

抖音、快手、小红书乃至视频号的崛起过程中,直播都是首功之臣。过去几年,直播电商也是行业的一大下降引擎,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致富。

从增长来看,直播电商的2023年仍然是前途光明的。机构测算,上半年直播电商产业规模为1.99万万元,预计月底将达到4.57万万元,环比下降30.44%。纵向对比,电商市场的总体增长正式反弹到个位数,传统的货架电商也难再进一步。

直播电商的成长,少不了平台的倾力支持。天猫、抖音、快手几个老玩家自毋须说,易迅、拼多多也没有舍弃探求直播业务,只是没有押注“网红达人直播”,例如易迅采销直播间在双十一期间凭着狭小布景和超高性价比的反差走红出圈。

大环境向好,给脑部主播、MCN机构提供了信心,她们这一年也以各自的方法加速扩张。

12月10日,疯狂小杨哥的三只羊集团全球总部举办即将启幕典礼。这座位于在西安高新区、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的总部大厦,是疯狂小杨哥电商王国的新图腾,是直播电商造富神话的代表作,更是无数电商创业者心里的灯塔。

那边疯狂小杨哥在砸钱建总部,那儿前抖音顶流交个同学向资本市场发起逼抢,以借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录A股,总估值接近30万元。东方甄选也没闲着,上线自营电商APP、推出付费会员业务及文旅产品,企图走出抖音自立门户。

毫无疑惑,直播电商去年仍处于狂热状态。背部主播、MCN机构一路飞奔,平台也在背后提供了火力增援。不过再繁荣的假象,都未能掩藏业内孳生的各类顽疾:流量向超级背部直播间集中,中腹部主播薪资飙升;大主播频繁出现争议言论/行为,口碑岌岌可危;赝品风波层出不穷,直播间打假已成新的流量密码……

去年4月,电商主播从月薪千万降至百万的话题登上热搜。据卫视财经报导,在直播电商之都上海,有部份刚入行的新人薪资缩水起码70%,成熟主播的时薪也降至150-200元,收入降低不止一半。虽然是耸立于金字塔顶端的超级腹部主播——如李佳琦、辛巴、疯狂小杨哥等人,明年也碰到了不少烦心事。

“花西子风波”有多火,相信无需赘言。在双十二预售开启之初,李佳琦又深陷了和易迅、海氏烤炉的“二选一”罗生门,被扣上价钱垄断的围巾。疯狂小杨哥的大师父红绿灯的黄则由于带货YSL时被指粗俗而受到中消协点名以及平台禁播,12月6日复播仅仅3分钟便再度受到封禁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图片来自微博)

直播电商这一系列争议与惨剧,很大程度上迁怒于主播、平台对流量和全网最优价的疯狂追逐,甚至早已有些魔怔。

主播和平台的恐惧,说究竟都是流量闹的。电商行业的根基,就是流量。互联网流量红利不比往年,用户消费愈发慎重愈发理智,优价成了剌激消费的法宝,所以颈部主播会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向店家争取更高的优惠幅度。但流量费用激增、转化率下降,加上腹部直播间的坑位费仍然居高不下,正不断消弱店家收益,让店家和主播的关系出现裂纹,甚至分道扬镳。

“自播”成了直播电商的新趋势,由于店家品牌自播,能够让直播电商甩掉“流量营销工具”的属性,成为店家导购、促销与服务的基础设施。以抖音平台为例,飞瓜数据的统计显示,自今年下半年以来站内蓝V认证品牌店面自播比列仍然稳定在50%左右。去年以来,李宁、太平鸟等脑部服装品牌甚至开始尝试24小时不间断播出、建立直播帐号矩阵,“自播”卷出新高度。

高速下降两年多,直播电商是时侯冷静出来考量一下自身的问题了——兴于全网最优价,现在又困于全网最优价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

购物节遇冷:平台怎么重构价钱力?

从颠峰滚落,同样受困于优价圈套的不止直播电商,还有各种电商购物节。

双12的情况上面已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言。但显然是规模更大、历史更悠久的618、双11,去年的境况也不甚理想。

星图数据显示,去年618传统电商平台GMV环比下降5.4%至6143万元,直播电商的GMV增长也从前一年的124%股灾至23%,全网GMV大概为7987万元。

双十一各家平台都相当默契,没有发布战报,惟有快手低调宣传其GMV急剧下降。兴业期货结合快件收发量、品牌商销售数据等指标,测算出去年双十一电商平台GMV总增速大概在7%-9%之间,易迅、天猫大机率只有个位数,拼多多和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平台可能有20%以上的下降,但也是构建在低基数的前提下。雷科技(ID:leitech)观察发觉,过去将双十一当主战场的手机品牌在明年也较为高调,战报相比以往锐减,。

(图片来自星图数据)

能保持下降确实不容易,但对比起平台投入的资源,这个增长难以令人满意。

以618为例,几个背部平台都喊出了“史上最大投入力度”、“史诗级的巨大投入”等标语,纷纷提早招商、大肆宣传。据雷科技多次价钱力实测,在大促期间平台补助力度确实诚心满满:易迅满299减50,天猫淘宝满300减50,还有全程价保、买贵必赔,例如在《618手机价钱战:拼多多价钱力已难撼动,易迅服务金字招牌仍在》中就有很详尽的评测。

卷优价,是阿里、京东去年执行得最坚决的任务。从本质上讲,购物节和直播电商遇见的是同一类问题:消费者的满足阀值被提升了,直播间和大促的让利力度早已未能满足她们日渐膨胀的消费降级需求,这种做法让促销显得更复杂,让利显得更难获取,常年来看有损用户体验与平台生态活力。

尤其是在拼多多百亿补助成为常规活动、低价形象深入民心的前提下,阿里、京东的“史上最大投入力度”在对比之下并没有多少威慑力。

值得一提的是,易迅在上线百亿补助以后还曾在内部选派职工专门负责检测其他平台、同一商品的价钱波动情况,确保自家的补助后价钱为全网最低。易迅、淘宝淘宝都想重拾价钱力,这条思路并没有错。只是在有限的价钱差别中,消费者的感知是迟缓且滞后的,这些贴着拼多多打的战略,只会事倍功半。

想扭转局面,平台就得换一种思路。

换哪种?马云当初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宏愿,置于明天仍是电商行业的最大追求。电商平台可以追求价钱力、卷优价,但不能以牺牲店家利益为代价,不能因利益分配矛盾而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让店家充分享受到平台优惠的益处,推动店家做大面包、互惠互惠,才是长远之计。

事实上,去年各大平台对店家的扶植力度已显著提高。易迅年初上线了“春晓计划”,去年8月又升级该计划的20多项权益,投入百亿流量、大幅缩减店家经营成本;淘天集团则推出了“百万新商造星计划”,不到半年新增了240万家店面。

增加店家准入门槛和经营成本,是鼓励店家提供更高性价比商品和更高质量服务的前提,但是比简单粗鲁的平台补助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拼多多仍然被非议在消费者和店家两个阵营中偏向后者,假如阿里、京东才能在店家这两侧作出差别化、做出优势,未必没有弯道会车的机会。

全场希望:即时零售、跨境电商、AI电商能够闯出一片天?

电商市场这一年不只有坏消息,好消息也不少:例如即时零售和跨境电商仍在一路飞奔,AI与电商这对“新CP”正在焕发出些许活力。

即时零售的崛起不是从去年开始的,但在去年有了加速趋势。阿里、京东和美团三个即时零售的腹部玩家,去年都有一些新变化。

美团那边重点耕耘美团闪购、美团卖菜两项业务。美团卖菜在12月1日即将更名大象商场,弱化生鲜电商的标签,降低了更多日用百货、美妆个护、家电家装商品,向线上商超变革。美团闪购则成为了集团新下降点之一,和更多零售商超、数码3C店家达成合作,不断扩展品类,成为万物均可买的新一代电商平台,大有要做“本地版天猫”的野心。

易迅也在努力拉拢店家,降低商品供给和延长配送直径。三季度,易迅推出了即时零售“幸福三公里”服务和三年行动计划,承诺要在未来5年内帮助200万中小实体店面实现数字化变革。易迅借助自身的供应链、技术优势,为分店提供从线上引流、门店营运,到数据剖析、售后反馈的全套服务,也想借此和店家深度绑定。

阿里旗下拥有多张即时零售王牌。上半年阿里重新整合淘菜菜、淘鲜达两项业务,改名为天猫卖菜。除据悉,盒马、饿了么均在各自领域有核心竞争力,但这种团队分属不同业务集团,彼此之间很难产生合力,这是阻挠阿里即时零售更进一步的重要诱因。2023年阿里已在重新规划各项业务的路线。盒马更重视线下扩张,饿了么将口碑拆分给高德以后专注于订餐、闪送等即时零售场景,天猫卖菜专攻生鲜品类的同城即时零售,业务重叠降低,彼此配合更有默契。

(图片来自天猫卖菜官方微博)

跨境电商更不用说,阿里国际、拼多多TEMU、TikTok和超级独角兽SHEIN,构成了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在全球各地疯狂攻城略地。其中,字节和拼多多海外扩张全靠TikTokShop和Temu两个排头兵,阿里产生了速卖通、Lazada为核心的跨境平台矩阵。

光是去年下半年,阿里就向Lazada追加了三轮投资,投资额分别达到8.45亿港元和6.34亿港元。TikTokShop重点加码北美、东南亚两个市场,在新加坡政府宣布严禁社交平台带货以后通过控股当地电商平台Tokopedia光速回归,攻坚决心可见一斑。

在海外最风光的,还要数Temu和SHEIN两个平台。

巴克莱在上个月发布的研报显示,Temu月GMV早已稳定在10亿港元,且在多个地区居于下载榜榜首,成功饰演起拼多多“第二下降曲线”的角色,在拼多多估值超过阿里中做出了突出贡献;SHEIN采取了奇特的“自营品牌+平台”的双引擎模式,去年前三个季度的下载量超过亚马逊和Temu,且接连竞购了多个快潮流品牌、上线代营运服务及变革平台模式,版图不断扩大,品牌力不断提高。据彭博社测算,SHEIN去年前三季度的收入急剧下降40%至240亿港元,有望超额完成全年下降目标。

至于AI+电商这个新玩法,天猫淘宝则是最忠实的拥趸,马云在外网发贴直接提及了“AI电商”这个新概念。阿里不只是谈谈而已,也在脚塌实地地干。

有媒体统计戴珊在双十一发布会上一段20分钟的发言,提及了起码20次AI。从淘天集团当前的一系列措施来看,AI对C端用户的影响有限,更多被用于店家这两侧,例如“淘宝问问”智能客服可提升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去年双十一期间天猫淘宝还为店家提供了10多个AI工具,可应用于投放效果检测、产品文案生成、售后处理等环节。

不过,阿里已将全面拥抱AI大模型写进核心战略里,作为淘天集团新掌门的吴泳铭具备技术+业务的双重背景,同时还掌管阿里集团与阿里云智能集团帅印,2024年他一定会促使淘天集团更快落地AI电商战略,给内卷的电商行业带来出更创新的解法。

写在最后

利用AI工具让店家降本增效,最终还是回归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主题。电商诞生并崛起的初心,还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多、快、好、省的商品与服务。电商行业多年持续进化、行业迎来层出不穷的概念,“多、快、好、省”这样的零售真理从来没有改变。

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电商行业甚多。现在,电商已融入每位人的生活之中,也是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历经千帆,返璞归真,真正做到“视客户为上帝”的用户为先,真正做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店家赋能,其实才是行业最终的归宿。

“天下工夫,唯快不破”,但“十个车祸九个快”,资本泡沫时代过去了,融资和市值都只是帐面暂时的,流水属于平台的,只有收益是自己的。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持续创造商业收益,而不是创造帐面市值。正如我常说的一句话:“长得快不如活得久”!

2022年12月疫情新政调整后,大水漫灌,没有招来房地产和股市大回落。中概股惨剧,中国故事到中国车祸。

2023年在负财富效应下,主流消费仍然慎重,但也不是没有亮点,服务业大回落。

2023年拼多多估值超过阿里,2023年SHEIN正式赴美IPO,中国企业的本土故事结束,未来属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的故事。

适逢2024圣诞之际,东哥为你们做一场电商消费互联网从业者必听的年度总结报告,希望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自身业务,更好地做企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