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电商发放《1000份电商营运干货案例》
作者|张逸来源|TOP电商
要说去年双十二谁的热度最高,可能非李佳琦莫属!
图源:新浪微博
从一开始和易迅互撕,到明年双十二GMV急剧缩水以及有消费者耗费千元只买到了碧欧泉空瓶,再到如今大促活动刚结束,李佳琦还遭到了换货事件。
种种征兆表明,这届双十二李佳琦虽然有些跑不动了。
李佳琦遭到滑铁卢?
双十二早已过去,但围绕在李佳琦头上的事件尚未散去。
就在近来,关于李佳琦双十二期间收入超过250万元的话题冲上了微博榜首,再一次引起热议。
不过针对这一收入,李佳琦背后的机构美ONE很快作出回应并表示数据统计并未结束,李佳琦直播间也没有公布过GMV数据,250亿属无稽之谈。
图源:微博话题
辟谣是真是假暂时不好说,但去年双十二发生在李佳琦直播间的惨剧之一是有网友爆光了大量的退款现象,不少消费者对于李佳琦所推荐产品形成怀疑。
须要注意的是,退款率高企只是李佳琦在这届双十二所遭到的事件之一。
大促收官阶段,有网友在社媒平台表示:“自己在李佳琦直播间耗费1080元订购了一瓶兰芝乳液,但是收到货后却发觉产品是个空瓶,官方客服也只回复了需耐心等待反馈。”
不仅千元买空瓶和250亿是无稽之谈外,有业内人士对于李佳琦团队,在去年双十二的销售额进行了测算。结合过往年度销售额和行业平均的退款率,去年双十二李佳琦直播间的GMV约在120亿上下。对比当初预售昨晚就能达到近百亿销售额,的确有着不小的下降。
这么政局下,再加上明年双十二刚开始时易迅和李佳琦之间较量所爆光的让店家二选一和签署底价合同,李佳琦的风评虽然在一夜之间出现了断崖式下降,甚至受到全网“围剿”。
图源:李佳琦微博
事实上,结合GMV缩水、产品空瓶、退货率高企、底价合同等负面传言,李佳琦在去年双十二遭到滑铁卢的现象堪称相当显著。这也不禁让人好奇,如今到底还有谁常去逛李佳琦直播间?
谁还在逛李佳琦直播间?
去年双十二李佳琦遭到了不少负面传言,相比往年销售额也的确出现了下降,但不可证实在腹部主播中李佳琦一直断层领先其他对手。
“快手一姐”辛巴在双十二期间进行了两场直播累计领到了35亿GMV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交个同学直播间则在抖音和天猫等多个平台领到近25万元的销售额,东方甄选和疯狂小杨哥粗算出来GMV也有2亿和4万元左右。
老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其他脑部主播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但相比李佳琦动辄近百亿销售额依旧有着极大的差别。
之所以李佳琦遭到这般多的负面传言但依然才能重夺主播榜首的交椅,关键缘由就在于李佳琦仍是当下大众消费者才能买到全网最优价的靠谱渠道之一,哪怕是这个“全网最优价”是通过和店家签署底价合同所得来的。
图源:新浪科技
对此,有常常在李佳琦直播间订购产品的消费者表示:“李佳琦有没有和品牌方签署底价合同自己根本就不关心,关键是买到的东西是否真的实惠,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况且,自己也不晓得其他真的才能有更低价钱的渠道在那里?”
这也是为何当易迅自掏腰包补助把价钱拉到李佳琦直播间售价的水平线,才能掀起较大事件的缘由。现在双十二你们都在比拼最优价,自然是谁有价钱优势,消费者都会往哪儿走。
尤其在这样一个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以更低的价钱买到同品质的产品。
图源:李佳琦天猫直播间
不仅李佳琦作为大主播自身所具备的影响力外,还有一点便是其背后不容忽略的粉丝经济。哪怕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传言,大批忠实粉丝一直是相信李佳琦的,只要这个基本盘不动摇,李佳琦直播间的销售额就能否在很大程度上的得到保障。
经济学当中有个术语叫“大而不倒”,其实就可以形容现今的李佳琦。
电商行业的未来,在那里?
尽管去年底的大促吃瓜现象层出不穷,但背后所隐含的另一个趋势是双11的热度正显得越来越低,尤其在去年连大促活动结束都变得悄无声息。
有网友坦承,自己去年买东西的频度相比往年的确少了好多。曾经守着时间,到点疯狂下单,随随排便几十个待发货订单。而现今包括身边的好多人在内,收快件都变少了。
于是好多人开始疑问,双11发展到如今的阶段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图源:淘宝官方微博
虽然对于电商行业而言,业内人士普遍会将平台分成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两大类。曾经货架电商靠更全的品类吸引消费者搜索下单,内容电商则是依托平台上的内容和直播等方法来给消费者拔草。
随着电商行业步入下半场,二者之间的界限正显得越来越模糊,互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显著步入了存量竞争时代。
全网最优价,就是各大平台在去年双十二所角逐的焦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业内人士心知肚明,一味的追求最优价并不利于行业更健康的往前发展,尤其是为了抢劫流量不惜赔钱转让的行为。
图源:壹图网
对电商行业而言,当品牌亲自下场直播卖货,甚至线下渠道也推出了较大力度的活动后,市场格局便多了几分微妙。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王健林和马云的对赌合同,当时马云深信电商会是未来零售行业的主流,10年以后将才能抢占到市场份额的50%以上,而王健林则不认同这个观点。虽然到如今双方也是谁都没有劝说谁,线上和线下的生意也都在往前发展。
未来不可能只会是电商行业的天下,也绝非被线下渠道所垄断。不管在何处消费,才能为大众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
对电商行业来说,亦是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