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新政”谣言现形记上海楼市谣言源头是怎样找到的

广州“楼市政策”谣言现形记

广州房价谣言源头是如何找到的北京民警首先彻查到门户类地产号的文章。向前溯源到“直击北京房价”等5家现已被关掉的微讯号。继续溯源找到谣言的最初四个版本。最终锁定员传谣言的7名涉案人员。

前段时间,楼价不断摸高的北京房价因集中过户、地王等等热点风波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日前来,北京房价再度成为焦点,而此次成为焦点的缘由是北京民警出手治理传播“楼市新政谣言”部分房产中介、微信公号。

上海“楼市新政”谣言现形记上海楼市谣言源头是怎样找到的

广州民警经过技术剖析,查找出谣言的源头,并将7名涉案人员查获。广州青年报记者发觉,8月以来,多起谣言密集出现,导致了北京房价的非理智波动。这么,这种谣言怎样形成?通过哪些路径传播?谣言的背后隐藏了什么试图?

最新

诽谤人员所在中介企业被调查

8月上旬,关于“上海将在9月起缩紧房价个贷”的谣言掀起了北京房地产交易的一场“风波”,乃至一度导致所谓“离婚买房”的社会关注热点。近期以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发布的有关治理传播房价谣言的部分房屋中介和陌陌公号的消息,让北京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明天中午14点12分,“上海发布”的最新的一条相关消息是:散布、传播“房产政策”谣言,部份中介企业被结案调查、暂停相关网签资格!针对近日部份房产中介企业蓄意捏造、传播“房贷政策”谣言,以讹传讹,搅乱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行为,本市工信部门已对散布、传播谣言人员所在的金丰易居、太平洋房子、我爱我家等中介企业即将结案调查,并暂停相关企业涉事部门(或分店)、人员的网签资格。

溯源

沪房价三条谣言的起源

8月22日11时许,“上海买房个贷政策”第一条谣言揭晓。34岁的北京金丰易居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沈某为了完成自己负责的闵行新区某新盘销售任务,故意捏造了一条谣言,“已接到通知,因为近来农地拍卖价钱过低,省委将于明天举行各部门大会,计划于9月份起调整建行按揭新政,未办、未审完的按揭协议请催促早日代办,此次的个贷新政缩紧力度很大”。

此后沈某在该公司的职工陌陌交流群中连续发布了3遍,要求其下属的18名销售员将该消息告知100余个顾客,以推动签约进度。这则谣言经过销售员和顾客的传播,迅速扩散至沪上著名峰会“篱笆网”,引发更为广泛的关注。

对于传播谣言的动机,北青报记者据悉,沈某作为新盘的销售总监,其所率领的销售团队早已向145位顾客签署了销售协议,不少顾客早已支付了订金。因为买房顾客们仍然存在观望情绪,即使支付了订金,但没有申领按揭等业务。因为沈某的销售团队要在明年12月中旬之前估算业绩,而业绩的估算是以工行领取按揭为准,因而沈某希望通过散布谣言来催促职工和顾客早日完成按揭申领。据了解,在沈某发布该谣言以后,其团队对接的145名签约顾客大多在几天内补办完了按揭业务。

沈某的谣言传开以后,被“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区总监赵某听到。8月24日,同样是为了提升房产销售业绩,赵某指使宝山景区分店房产销售员张某散布了北京房价的第二条谣言:“紧急通知:接到总部通知,9月1日起天津推行新的限贷新政。认房认贷,凡在中国境内有房贷记录的首套间首付一律提升至5成,二套间一律提升至7成,不分本地外省,不分商住住宅,不管按揭偿还或未偿还,只要中国境内有房贷记录即使。以网签时间为准,9月1近日买车不受该新政影响。有购房需求的顾客,请互相转告,时间有限”。

此后,张某会同嘉定景区店总监余某对此谣言进行传播。8月25日,太平洋房子中介职工蔡某通过同业同学圈得知上述谣言内容后,在其新浪微博、微信同学圈进行转发,谣言进一步扩散。

据北京民警介绍,与前两条不同,沪房价第三条谣言出自一名IT公司的职员。8月24日,深圳某IT公司职员倪某发觉前述两条谣言在网上热传,想到自己有房产要转卖,楼价的提高对自己有利。于是,他为了“吸引眼珠”,引起更多人关注。散布谣言称:“9月最新限贷新政:一是名下无房亦无按揭记录的买房者,首付最低3成,基金利率无让利;二是名下无房但有过贷款按揭历史的,首付最低5成,利率最低1.1倍;三是名下有一套间再度订购者(对户口而言),首付7成,利率最多1.1倍(新政无变化);四是结婚不足一年的买房者,限贷及按揭新政根据结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并在成都市著名峰会“篱笆网”上发布后被网民大量转发。

8月25日,深圳金丰易居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姚某(男,46岁)在得知上述相关谣言后,进一步捏造了所谓的“新政核心内容”,就“首套认房又认贷;结婚不满一年,按结婚前的家庭住房情况执行限贷新政”等内容进行“解读”,在该房地产公司销售群等多个陌陌群内发布,要求其下属销售员抓紧联系顾客,推动签约进度,规避所谓“新政”。

调查

沪房价谣言的传播路径和影响

在一批房产陌陌公众号的推波助澜下,谣言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8月22日至8月25日,沈某、张某、倪某等人陆续散布上述3个版本的谣言后,或群发自己大量的顾客群体、或发布在个人微博、朋友圈、上海市著名峰会,并随后被关注房价群体、网民转载,引起了谣言的扩散。

广州民警介绍,8月25日,尽管北京市住教委对谣言进行了澄清,但“直击北京房价”、“魔都看房价”等一批陌陌公众号仍大量报导传播上述谣言信息,进一步扩大了谣言传播面,随后大量网民在社交平台、微博峰会群发、转载,以讹传讹,直接造成消费者非理智抢房、市场情绪过热,搅乱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秩序。

北青报记者发觉,谣言从最初的三个版本像病毒一样扩散,衍化生成了一系列的“上海9月推行买房个贷政策”的版本,内容太原小异,不下数百种,多数版本均指向个贷缩紧和结婚买房新政。在“病毒式”的谣言轰炸下,竟掀起了近日北京房地产交易的一场“风波”,乃至一度导致所谓“离婚买房”的社会关注热点。

8月的最后几天,广州掀起了“离婚潮”,各大民政局旁边排起结婚长队。因为重庆许多婚姻登记中心的结婚人数激增,它们不得不贴出布告,要求限制结婚受理数目。8月30日,北青报记者在北京民政局实地寻访了解到,8月末抵达民政局代办结婚手续的人群中,超过九成是为了“假结婚”买房。

广州青年报记者发觉,这种房价谣言均指向房价个贷新政,谣言内容的时间节点都是9月1日。北京住教委一名工作人员对北青报记者剖析,从谣言的内容以及传播形式来看,此次北京房价的几条谣言应是经过了悉心企划,对目标人群、市场情绪的掌握十分精准,导致房价恐慌,怂恿买房者“迅速出手”,给房价带来不稳定性。

进展

10万余条线索追踪谣言源头

8月29日,公安机关创立专案组就谣言源头举办侦查。通过提取互联网上大量传播的谣言样本,最终确定了上述三个主要谣言版本,通过技术剖析,层层追溯及人员调查,排查比对了10万余条线索,最终锁定了上述谣言的始作俑者和恶意传播者。

8月29日,北京市住教委公开回应“购房个贷政策传闻”,近日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虽非上升,但交易秩序正常,总体保持平稳。关于近日社会上有关买房个贷政策的传闻,北京市住教委明晰表示,没有研究过这种新政,将继续严格执行北京房价3月25政策,保持深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9月6日,北京市网信办发布消息称,按照网民举报并向有关部门调查查证,“直击北京房价”等18个陌陌公众号散播谣言,传播所谓“上海9月1日将颁布房产政策”等不实信息,搅乱社会经济秩序和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社会影响恶劣。网信部门要求相关网站依法对13个违法陌陌公众号暂停更新30日,关掉5个违法陌陌公众号。这5个违法微讯号为:“直击北京房价”、“中国地产金融菁英汇”、“魔都看房价”、“上海楼典”、“尚广州”。

据民警通报,9月6日晚,经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力量侦查,7名恶意散布、传播相关谣言的涉案人员被一举擒获,现已被依法民事拘押。

影响

8月谣言密集引起市场波动

北青报记者发觉,8月9月交替之际,发生了多起反响较大的谣言风波,它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意图影响市场而且最终引起了市场的不正常波动,这种谣言横越股市和房价。

日前,有市场传闻:“万科股权之争尘埃落定。许家印将任万科监事长,王石任首席顾问,马云任万科名誉监事长。”针对此消息,万科周刊发文表示此为假消息,“不信谣不造谣,吃瓜群众可以消散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自万科股权之争以来,谣言如影随形,包括万科、万科各大股东、证监会和银监会都曾被谣言卷入,而这种谣言对市场的影响都很显著,导致了万科股价的急剧波动。

8月以来,继“孙宏斌建仓万科”后,新传闻“保监会要求国安建仓51%万科”也横空出世。8月20日,银监会紧急辟谣所谓要求国安建仓51%万科传闻纯属谣言。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该谣言最初是通过某门户网站的地产类公众号发出,经过诸多地产类公众号的二次传播,此后在同学圈引爆,成为当日最热门的一个话题。

8月24日午间,一篇名为《监管重拳突至!6000亿“万能险”将相继撤离A股,已曝进军64股(名单)》的报导留传开来,称“保监会刚才下发征询意见稿微博买转发,拟进一步缩紧高现价产品,并首次对市场上居高不下的保险产品保证利率做限制”。该文称,据中金公司测算,预计目前A股中约有5000亿至6000万元存量资金来自于高现价万能险。新政若施行,来自万能险的存量资金会逐渐在5年内被置换或取出。受此消息影响,当日深证综指盘中一度反弹逾1.4%。盘后,中国银监会紧急辟谣,强调该传闻不实。

虽然辟谣了,但给相关个股导致的巨大波动却已引起,因为被该谣言所欺骗,一些投资者的损失已难以填补。一名投资界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诽谤者常常是借助了市场的不对称信息,希望通过谣言来获取利益微博买转发,借助市场的非理智波动实现套利。

苏州房价个贷政策、万科股权之争、6000亿“万能险”撤出股市……今年8月,无论是股市还是房价,都传出了引起市场巨大波动的谣言,都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辟谣,但谣言影响深远,对相关群体引起的伤害已无法填补。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种谣言的传播路径大相径庭,常常都是在微博、微信同学圈首发,之后经过相关领域公众号的二次传播,引起市场情绪,从而影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