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AttentieAttentieonUnsplash
©自象限原创
作者丨程心、薛黎
编辑丨罗辑
整个电商业在2023年代际分化显著,老一派和新一派泾渭分明,上演了一场“新功守道”。
拼多多“新王即位”,抖音电商“杀”了你们一个措手不及,天猫企图用AI捉住下一个时代的救命稻草,易迅用供应链能力反向补助价钱,视频号也总算不再是铲车尾了,由于有小红书和百度电商垫底。
而这仅仅只是电商2023的冰山一角,虽然电商20年脉络极为复杂,而去年的变化又异常多,假如我们尝试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找到一条主线,这么只能是:优价、低价还是优价。
这和大环境有关系,但也和大环境没关系。
有关系的是在经历了高速下降后,消费回归冷静,潮水退却,真正消费实力被彰显下来,其实我们的消费水平,本就这么“降级”;没关系的是,电商在经历了20年的狂风大浪后,该卷都卷完了,能玩的花样也几乎没了,无论是大促、直播电商还是拼团,都早已成了常态化的操作,这么到了最后,也就是短兵相接,在价钱上真刀真枪地实干了。
可以说,电商这一年就是优价的一年,但同为优价,各平台策略却迥然不同。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掏出了杀手锏,各有各的“绝招”,为了优价也衍生出了营销精简、内容化、需求侧变革...
年末细看平台们这一年的策略,棋虽只落一子,但战线已经明了。
天猫做加法,去营销、补价钱
整个2023年,淘天集团内的大震、余震都绵延不断。
外部的水灾,彰显在竞争对手已然逼至城下。
▲图源:新茅网
内部的震,彰显在为了“求存”而“求变”,从二把手换人、团队换血,到多次梳理组织构架,顺着优价的脉络不断变阵。
事实上,做优价这件事,淘天集团早就有了察觉。为了抵挡拼多多,除了上线了聚划算百亿补助,还曾对淘特加强投入,但这种措施都不够彻底,优价一直被当成一个防御性动作,埋在一堆战略之中。而2023年的大震,也让优价策略从上至下都凿得更实了。
具体来看,淘天的优价策略,虽然就是做加法。
回归生意的本质来看,在收益空间薄弱的前提下,涨价就一定面临着降本。而降本又与两个诱因有关——向内的供应链成本、向外的营销成本。
仍然以来,淘天做的是流量买卖的生意,最大的收入来自于店家支付的广告投流费用,这就注定了淘天的优价,要向营销里求。
向营销里求,最直接粗鲁的方式就是降低店家投流,之后把相应的预算费用转移到增加商品的价钱上,以实现交易的优价。比如,在大促期间,调整了流量分配的策略,给与优价商品更高的流量加权。
一位店家对「自象限」说道,“我们报考了天猫的“淘宝好价节”活动,拿曾经投流的预算,来补助商品价钱,一天流量下降了60%,还推动了整个店面的流量。”
但挪投流预算,实际是从淘天自己的口袋里拿钱,能解燃眉之急但不是最优解。于是,擅于运筹帷幄的淘天就将眼神投向了中间商——服务商、代营运等中间产业。
过去几年,天猫一手扶起了专业化的服务商生态。
不少商家向「自象限」反映,在淘天经营的难度要低于其他平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淘天的规则过分复杂。有服务商对「自象限」解释道,各类大促规则出现以后,天猫会先培训服务商,再让服务商去帮助店家做营运。
在天猫的上升期,正是这群服务商们像地推一样,帮助平台完成了一轮轮的店家教育,引导店家追随平台的各类规则,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至于,好多情况下,一个店家不找天猫代营运操作,很可能就不晓得如何投流、运营,也算不明白参与活动过后,会挣钱还是亏钱。比如,一位店家告诉「自象限」,在烧直通车的过程中,光是一件商品的关键词就有200个,具体设置什么词,怎样分配每位词的竞价,十分复杂。
不仅投流成本,更多的费用彰显在店面经营之上。不同于拼多多的单品逻辑,店家在天猫的经营是以店为主体的,相比出来,除了开店环节复杂、封店的处罚更严厉,开店经营的维度也更复杂。诸如,做网店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装店面、美化商品图片,其次是在营运中通过好评率等数据维护店面星际。
在这一背景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显得理所应该。于是制画图片的摄影服务商、维护店面星际的服务商、擅长大促做下降的服务商、外包客服的服务商......可以说,每一个经营的细分环节,都可以衍生出一条产业链。
过去,消费者积极埋单,店家们掏点腰包,于是吃肉的服务商和吃素的平台都能吃饱;而现在,消费者不埋单,店家不乐意付钱,吃素的平台只能先把吃肉的踢出去,给店家降火,让店家以优价,唤回消费者。
淘天近一年来反复提到的AI战略,就是在替代服务商。往年,只有大品牌是由淘天直接对接的,现在阿里父亲反复被指出要帮助中小店家更简单的经营,就是将手伸向了最具性价比优势、最丰富、最依赖于服务商的群体。
从AI可以介入的各个生产环节来看,竞价投放、预算分配、图片制做、店铺家装等环节,也是为了辅助店家降低制做成本。此前,据晚点引述一位阿里职工的话报导,在吴泳铭看来,AI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个效率工具,“他想围绕AI来构建业务和组织,构建将会十分彻底,把人的作用降到最低。”
不过这些去服务商,并不代表宣告了服务商们的死期。在漫长的去服务商过程中,淘天集团的各类新政则执行,依然须要服务商去触达。只要存在认知差,就有服务商可以从偌大的店家池里分走一杯羹。
其实,现阶段AI电商作为技术改革,最大作用就在于降本。但正如联通互联网时代带来了直播电商,AI电商的时代,是否会催生出新的电商方式、场域,产生一轮新的流量大迁徙,直接结束本场优价大赛,还是未知数。
我们也能看见,阿里正在积极探求,比如上线基于通义千问的天猫问问,以问答的方式导购,但目前看来这一模式还不具备颠覆性。
不过,须要明晰的是,正如马云所说,“AI电商时代刚才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尽管我们还没认清楚AI时代,但作为战略制订者马云提及AI电商,一定是看见三步以外的可能性了。
2024年,「自象限」也会持续跟踪报导阿里AI电商的动作,剖析AI电商时代的新变。
易迅做减法,养大流量盘
作为两位老大哥,天猫和易迅同起于微末,又共同经历辉煌,而现在,二人又同为天涯沦落人。
从新茅榜发布的数据来看,易迅的地位愈发岌岌可危,从第2名、第3名,到如今第4名的位置早已在向易迅招手。
虽然GMV上,易迅2023年的升幅只有2%的微弱变化;但第2名的拼多多,却在以31%的增长与易迅拉开差别;第4名的抖音更是以47%的增长在背后虎视眈眈。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易迅凭着高品质、好服务,比如对3C行业的穿透力、211限时达等,奠定了强悍的用户心智,靠PLUS会员带动复购率,在自己的领域一枝独秀。但这种人群必将只是全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一小部份。易迅因此在过去几年也重点培养了京喜APP,希望还能补齐下沉市场的缺位,但都无法奏效。
事到现在,可以说是往日的优势,弄成了明日的劣势。但是,舍弃高品质心智,转攻优价心智,很难;怎样要到优价,更是难上加难。
2023年,作为“经销商”的易迅,为了优价,仍然在做除法。
正如前文所说,淘天的优价围绕的是向外的营销成本,因为商业模式不同,易迅以自营为主,是品牌的最大经销商,赚的是商品价差,因而易迅的优价,是向内从供应链挤水份。
过去,易迅向品牌们要不来优价,其二是涨价了也没用。
因为此前易迅的自营业务逻辑是采销人员对接品牌,进货入仓,调整全盘流量分配,推动库存周转;在易迅原先的流量分配原则下,收益更高、销量更高的自营商品常常会抢占用户搜索结果的前几页。
但是,刘强东2023年在内部强调,现金流是第一位,第二才是收益。“很多企业倒闭的时侯不是由于没有收益,而是因为现金流仍然为负,这样的商业模式早晚要出问题。”带来现金流,意味着要加速库存周转,以优价为诱饵,促使GMV下降,要被贯彻究竟了。
其一,是品牌和店家在易迅的经营成本高,比如仓储服务抽点,会反映到最终的商品定价上。对于这一困局,易迅开始大力吸引3P入住、放宽进驻条件,不要求仓储、物流,增加经营成本,促进商品优价。
其一,是刘强东觉得是因为用户和流量池不足,品牌投入意愿有限,所以不乐意涨价。换言之,品牌们乐意为拉新涨价花钱,但易迅擅长的却是复购。
据晚点LatePost报导,易迅此前多次在大促期间多次增加商品价钱,部份品牌方一度要求停止合作。在刘强东看来,本质是由于昨天易迅在零售行业市场地位的增长,而美团、拼多多、抖音快速下降,“只要你手里有足够的用户和销量,上帝也一样能低头。”
▲图源:端传媒
最终,供应链优价推不出来的最终诱因,归结到了流量的问题上快手接单平台业务,而这也是易迅难改变的痛点。因此,易迅想了好多办法,吸引流量,促使店家优价。
年初,易迅先是上线了百亿补助,面向店家减免坑位费。据《电商在线》,入围“百亿补助”频道的POP店家扣点会手动降到0.6%(往年不同类目扣点为3%-8%),部份商品都会有易迅官方给的补助,店家收到的款项金额是竞标价加上官方补助。
确实也有店家上了钩。有店家向「自象限」透露,易迅业务人员在沟通时指出新频道的流量更高,只要给出优价,销量就一定就能下降。
其次,是近几个月来火爆的采销直播间,由易迅职工亲身上阵,以优价拉客。但不同于其他直播间的优价,本质是大主播通过规模化效应做瞬时促销。易迅采销直播间更像是给优价商品搭了一个大舞台、一个新的展示位,一直是自营的玩法——靠平台强势介入,在全网比价、定价上开卷考试,吸引消费者选购,可以说是掏自己和店家腰包,赌一把消费者的认可。
不止在站内做减法,在站外的易迅以开放的姿态,给快手合作,与小红书对接数据,做消费者洞察、引入、成交;甚至再度豪掷千金,拿下2024年的晚会合作,足见对新人群的渴望。
因而,在我们来看,现在易迅最大的问题是生态的问题,但生态是渐渐生长下来的闭环,没有人能拔苗助长。所以明天的易迅才使出了一身的力气处处做减法快手接单平台业务,查漏补缺、寻找突破口,以至于看上去像是摸不到脑子的到处冲撞。
大力出奇迹,易迅在等待一个流量生态正循环的转折点。
拼多多坐庄,守擂优价客场
相比于天猫和易迅,拼多多这一年简直风光无限。
掀起最大波动的一次,是去年11月三年报披露以后,拼多多估值一路走高,先是迫近阿里,最终超过阿里,目前步入了波动期,开始持续“纠缠”。
▲图源:晚点财经
这些纠缠对拼多多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胜利,当初被人指责的“砍一刀”,现在拥有了单挑老大的实力。更即便除了在“虚无飘渺”的估值上,在GMV和收益表现方面,拼多多也有实打实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