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网剧市场日渐繁荣,其播放量在各大平台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屡破纪录。上线不到一个月的《延禧功略》播放量累计已达54亿次,刚完结的《扶摇》播放量更是高达132.9亿次。而在今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楚乔传》的全网播放量甚至突破了422亿次和400亿次的百亿级播放量,更是震惊众人。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只有7亿网民,400亿全网播放量意味着每位网民看了近60次《楚乔传》?虽然此前有调查显示,这主要缘于视频网站统计方法有水份,各类预告片、花絮、片花等形成的播放量就会被记入到数据中,但除此之外,针对“爆款剧”数据作假,“刷量”的指责也始终没有停息。
今年,随着爱奇艺状告深圳一家刷量公司索赔500亿元的诉讼爆光,让视频网站背后可能存在的“刷量”产业链最终浮出水面。目前尽管视频平台公开声称对水军刷支行为进行打击,但据南都记者调查据悉,水军刷高播放量的行为在三大主流平台“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上仍然存在,且无法防止。
南都记者向一位精耕影视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如今刷高网剧播放量的操作和早年电视台票房率作假的逻辑类似,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本回报。并且随着近些年来剧集播放渠道的重心向线上转移,网剧的赢利模式发生了改变,视频网站的议价能力也急剧飙升,而播放量就成为了片方和视频平台博弈的关键“棋子”。
【暗访】
10000次起刷“优腾”价格区间在5-8元
南都记者暗访多个水军群体发觉,相比于之前调查过的几千元能够刷初一两分的影片评分,刷高播放量的成本堪称非常低廉。
南都记者寻问多个水军得到价钱,基本上都以10000次起刷,优酷和腾讯的价钱区间在5-8元,但爱奇艺的价钱则出现了每万次10元、50元和60元的不同价格。超过半数的水军还给了南都记者“百万让利”,表示假如刷量在100万播放次数以上的话,可获得3元/万次的打包价。虽然是优酷这样按观看时长估算的平台,水军也表示,可以通过刷播放量达到疗效,假如对观看时长有特定要求,可以另行加钱专门刷观看时长。
不仅刷高播放量,部分水军还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如写评论、发弹幕、视频点赞甚至是下降订阅该频道的粉丝,最实惠的视频点赞仅需每位3分钱。其中一名水军向南都记者指出:“我们都用的真实IP刷。”
但显然有水军“助攻”,也并不代表播放量就必将刷后走高。水军们表示,在各大平台刷完量后可能会出现掉量的现象,一周内掉量的话,她们会免费补上。对于掉量现象,大部分水军表示是难以避开的现象,“这个是数据作弊,不可能说永远不会掉量的。爱奇艺好多时侯刷完后量会掉光,但腾讯和优酷通常都比较稳定。”
南都记者发觉,在水军们的报价中,容易掉量的爱奇艺的价钱几乎都要比优酷和腾讯高近十倍,虽然是其中一名给出了各平台统一价的水军也表示,先前她们刷爱奇艺是30元/万次。对此,另一名水军向南都记者解释:“爱奇艺插口难上比较难刷,优酷腾讯好刷,平台方不管,优酷可能有时侯管一管,管的话还会掉量。”当南都记者追问爱奇艺的“接口难上”是否表示,其有较为严格的反作弊举措时,水军表示:“差不多”。
对于刷量背后的逻辑,其中一名水军向南都记者解释:“首先通过刷量导致热映气氛,吸引听众点击,因而引导真实流量。其次,视频平台的系统会按照播放量在后台给剧集评分,之后按照评分推献给不同用户相应的视频,同时就会按照播放量来决定剧集的排行(类似每位网站的热映榜),因而播放量刷起来了,就有可能在视频网站获得好的宣传位置。”如此看来,成本不高的刷量行为堪称“投资回报比”极高,不但能导流能够争得宣传佳位。
【起底】
播放量与剧集分成相关腾讯不与C级合作方分成
南都记者长达一周暗访发觉,水军狂刷播放量的背后,是播放量对合作方以及平台方的利益分成有直接影响。
南都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网剧的类型通常分为自制剧、付费分账剧和版权剧。自制剧对听众来说并不陌生,各大视频平台在自制剧上常常是主控主投的角色,为了分担风险,常常都会有多个出品方参与。另一类版权剧也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鲜类型,对于好多大IP剧,平台方会预先向片方买断版权。
至于分账模式,最早是2016年由爱奇艺用网剧《超能快件侠》试水的新模式。随着网剧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小成本制做的网剧开始冒头,腾讯和优酷也先后开启该模式。
以“优爱腾”三家背部视频平台的分账模式为例,南都记者根据公开条例做了不完全统计和梳理。
从中可以见到,在分账模式中,三家平台均对网剧做了分级处理,等级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利润分成比列,比如,爱奇艺A、B等级的项目与合作方三七分成,但C、D级别的项目就要弄成五五分成;腾讯甚至不与C级项目合作方分成。
通常来说,平台对一部网剧的分账包括内容利润及广告利润。从下边表格可以看见,不仅优酷外,爱奇艺和腾讯的内容分成直接受“付费点播次数”影响。爱奇艺的估算公式为合作方分成=会员有效播放次数×每集总价×70%/50%,其对线集观看时间超过6分钟被视作有效播放;合作方在腾讯视频的分成收入=有效付费点播次数×有效付费点播总价×分成比列,单集观看超过5分钟被视作有效点播次数;有别于前二者,优酷以“会员观看总时长/剧集总时长”作为估算维度之一,但是没有规定有效观看时长,只是解释为“会员观看本剧集正片内容的总时长”。
另外,针对广告收入,上述三大平台中,不仅优酷表示暂无广告分成,另外两家都主要从贴片广告收入上进行分成,腾讯公布的细节显示,贴片广告的爆光次数会直接影响广告收入。据了解,贴片广告即用户观看视频时开头十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广告,若非订购付费会员,几乎就是伴随着用户每次点击都必须观看的内容,这间接也遭到了点击量的影响,但总体上广告收入的分成并没有内容分成这么清晰。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内容分成还是广告分成上,播放量的大小就会直接影响片方和平台方各自的收入,因而播放量越高,带来的分成利润也就越大。
不仅分账模式快速播放量10000,南都记者并没有查找到“优爱腾”在自制剧和版权剧上的利润估算方法。不过,一位资深影视行业人员向南都记者透漏,播放量高低也会对其他两种类型剧集的利益分成导致影响,非常是买断版权的大IP剧,他表示:“虽说买断版权时协商好了价钱,但平台方开始只会预收一部份版权费,剧集播放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前面的放款速率以及平台是否会按约定价格还清尾款。”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视频平台的播放量估算并不只针对正片,相关片断的播放量也会被估算在内。例如,爱奇艺的官网上明晰标明,“剧集、电影、综艺等内容的‘播放量’仅包含正片和高相关度片断的播放量,而不包含与该剧集、电影、综艺相关度较低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名星采访、画外音解说视频等)”,这儿所指的高相关度片断为“预告片和花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剧集正片未播快速播放量10000,其播放量就已有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
【探因】
视频平台话语权越来越大片方需高播放量引市场关注
正是水军们讲求平台播放量后的商业逻辑,片方又恰好须要,因而刷量行为屡禁不止,好多水军甚至已是公司化规模运作,分工明晰且建立。
南都记者暗访的其中一名水军向记者介绍,她们整个团队有四五十人,包括数据营运、文案企划、技术服务、财务行政、商务对接等各个部门,每位业务部门独立不相互干扰。
不过,平台对于刷量行为其实并不是外界所觉得的“蓄意包庇”。据了解,今年爱奇艺曾控告刷量公司,索赔500亿元,该案件也成为了当时国外首例因刷量而引起的不正当竞争案件。
由上文可知,视频网站在网剧上的利润基本上都受内容分成和广告分成影响,播放量越高,平台方要给片方的分成就越大,由于刷量平台为虚假播放量付出了更高的成本。据悉,据了解,现今大部份广告品牌商还会请第三方公司对视频播放量及自己广告的爆光次数进行检测,如果虚假刷量过大,这无疑会影响到视频平台的广告收入及未来合作。
虽然越来越多的平台方表示谴责刷量,但近些年来,影视剧发行模式的变化促使视频平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也变相推动片方以刷高播放量进行比肩。
据了解,初期剧集的播放权多集中在电视台手中,然后随着视频网站的付费模式开启及影视行业的日渐繁荣,许多剧集开始推行台网联播,但仍然是电视台为主、网站为辅,直至近几年,一些脑部IP大剧彻底颠覆了发行渠道,视频平台高价购片为主,购片价钱略低的电视台自然沦为了片方的次要选择。上述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追忆道:“早年一集剧的购片价钱最多30万-50亿元,如今动辄一集几百万。”
因而,背部视频平台就只有这么几个,但每年国外产出的影视剧可以是成千上万部,片方为了争得更高的购片价,“僧多粥少”的现象就更加严重,平台方的议价能力和决策权也越来越大。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电视剧产业制播分离出现后,播放平台就处于强势地位,而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非常是现今网剧产值这么大,平台有效播放时间有限,假如第一周的播放量太低视频网站很可能就给你隐藏到二五级页面或不出现在首页了,更不要说给您好的宣传位,这无形中就促使片方来刷播放量。”另外,无论是自制剧、版权剧还是付费分账剧,最后平台方并不一定会按照公开的数据来与合作方进行分成,“双方可能会有一套自己的内部统计标准,但最后结算的主动权一定是在视频网站。”
除此之外,该业内人士还透漏,一部剧的播放量高低很大可能会影响到片方的上部戏能够请来合适的艺人,以及资本方的融资意向。“片方关注播放量是由于她们要对参与的艺人、平台方有交待,甚至会影响下一部戏的发行和能够吸引到更好的资本,为此她们须要高播放量来造成市场关注。”
对于水军的刷量行为,该业内人士表示仅靠平台方和片方很难避免,由于刷量的深层缘由是利益动机,“还是须要监管部门的规范和取缔,像之前严打订购票房率及收视造假那样。”
出品:南都泛娱乐指数课题组
统筹:甄芹田爱丽
采写:南都记者徐冰倩
实习生钟伟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