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卷 618 来袭,低价让利成焦点,消费者会买单吗?

【最“卷”618来了消费者埋单吗?】作为消费复苏后的首场大促,去年的618其实比往年火药味更浓。延续今年双11的趋势,传统电商平台和直播电商平台直指对方腹地,一场厮杀正在进行中。

5月18日,快手率先启动618预售;5月23日,易迅紧跟其后,其他电商平台如网店、抖音和小红书等也相继开始618预售。历时一个月的大促,在价钱、流量以及内容等多个维度上考验着各个平台和品牌。

“低价”和“让利”成为明年618大促绕不过的话题。有平台喊出“史上投入最大的一届618”,也有平台表示这是“史上消费者福利最大的618”,而首次参与到618的一些平台和品牌则期盼在消费复苏大潮中拼得一席之地。

最卷 618 来袭,低价让利成焦点,消费者会买单吗?

其实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产值的环比下降超预期,商品与服务消费有较好的修补,但受此前疫情等诱因影响,去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仍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

承压之下,业内人士透漏,此番618大促无论从参与活动的商品种类、数量还是提供的服务,都有一定的提高,非常是在折扣力度上,部份达到了双十二的水平。

事实上,在经济低迷周期中,步入存量时代的电商行业,去年618号称史上最“卷”。

史上最“卷”618来了

综观去年各个电商平台在618大促前的表现,都突出了“最”字招牌。几乎每位平台,在618前夕都面向公众举行了启动典礼,宣传自身的核心优势,要么是投入最大,要么是优惠最多,企图崭露头角。

刚才创立的天猫淘宝集团在618启动会上,由CEO戴珊宣布,这将是历史上“最大投入”的一届618,多次指出内容化,为店家做大用户规模,618全周期预计实现超600亿爆光,同时都会提供23万元红包带来百亿流量支持。

另一传统电商的代表者易迅则宣布推出百亿补助日、超级新款日、超级直播日等活动,“换帅”后易迅CEO许冉率领下的首次大促被称为“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618,聚焦多、快、好、省”。

在“猫狗大战”的同时,其他电商平台不甘示弱,去年拼多多、抖音、快手、视频号甚至小红书等都加入了这场618大促中,分别在价钱、流量和内容等维度上开启全面竞争。

从用户端的玩法来看,去年618整体节奏与以往并无太大差别,持续时间大概一个月,从5月中上旬开始预售,6月开始即将售卖。从折扣力度来看,都有满减,相当于打了8折到8.5折。从店家端来看,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大促愈发重视提升核心用户粘度,天猫百亿补助上调佣金费率;易迅实行“百亿补助”且618计划针对店家投入降低20%、运营成本增加30%;拼多多以及多个电商平台进行补助等多项促销活动。

十月美妆创始人六月观察到,以美妆行业举例,去年618显著竞争更为激烈。她谈到,据行业内消息,李佳琦淘宝预售场次过亿的品牌超过20个,不仅淘宝店家以外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天猫店家也同步执行了较大的让利策略,淘宝天猫一体化减缓竞争;易迅百亿补助新政则在上半年就开始实行,本次618力度也进一步减小,另外还引进了罗永浩等其他平台较大的主播;直播电商平台则先人一步,淘宝易迅618活动即将发售都是5月31日8点到24点开始,抖音则在0点就开始,但是在让利力度上门槛更低,满减门槛150元。

事实上,这届618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促,还是各个平台组织构架挑战及人事变动后面临的一次大考。

5月初,在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改革后不久,天猫创立20华诞之际,新的天猫淘宝集团首次对外现身;就在同一时间,易迅方面也迎来重大人事变动,CFO许冉接任徐雷兼任易迅集团CEO;在一个月之前,拼多多也迎来历史上第三位CEO赵佳臻,注重供应链管理和中国业务营运。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消费下降从现有数据来看,是不及预期的,去年各大电商平台都期盼着有更大规模的下降。去年618可以观察到不仅传统的易迅、阿里之外,拼多多、抖音、快手和美团等平台都在加强投入积极参与,各个平台在消费者优惠、商家参与规模等方面都超过往年,但是做了特别大的组织和人事调整。

广州财经学院电商研究所执行主任崔丽丽强调,大促是最考验领导力和组织协同能力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起效果的时侯。电商角逐步入存量竞争以后,基于自身供应链能力、资源赋能来争取优质店家的痕迹越来越显著,背后是平台实力以及联合优质店家共同服务于终端市场能力的比拼。

价钱战背后的逻辑

对消费者而言,电商大促的套路并不陌生。并且去年不太一样的是,各大电商平台将“低价”这张牌作为明牌。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直播电商平台,下降较为显著的品类涉及电器和3C等。从今年开始,在这种客总价较高的品类上,各个平台争抢尤为激烈。洛克资本总工裁史松坡强调,电器、手机等客总价较高的品类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另一方面产品创新性不强,消费者换机欲望弱。无论是电器还是手机,国内市场整体销量在持续下降。这类品牌优惠消费者,以价换量更多是无奈之举。

实际上,从今年双十二开始,在电商步入存量市场后,各个电商平台下降趋缓后开始对店家和商品价钱有相对此前更为显著的把控。“别说几十块,就连几块钱的价差,在各个平台上也不能存在”,一位品类背部从业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明年能感遭到部份平台,例如易迅在扶梯广告以及多种宣传上,正在向消费者传递“便宜”这样的消费认知,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竞争肯定是减缓了。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延续两波爆发节奏,第一波发生在10月末11月初,行业DAU约为8亿;第二波发生在双十二当日,行业DAU突破9亿。这两波爆发中DAU比今年降低了1亿左右。在大促期间,第一波货款日下单时,天猫、拼多多、京东两者重合用户达3621万,环比下降了6.1%。同时,拼多多和天猫的重合用户达到1.26亿,拼多多与易迅重合用户规模也突破5574万,直播电商与传统电商的用户重合度也越来越高。

十月觉得,价钱力竞争是消费者高度重合的结果,实际上,行业主流平台的消费者重合度早已超过60%。拼多多百亿补助就是在利用价钱力的优势,和固有平台型电商抢生意;抖音的达人直播如法炮制,事实也证明用户会由于价钱力的诱因转变消费习惯;9.9元等超优价的产品和频道上线也是为了增加门槛拓新用户的手段。在价钱维度的竞争将是抢人大戏的重点。

但消费者虽然比先前更难买账了,尤其是遇见复杂的促销规则时。“618不想滥情思估算,也不想凑单找功略”,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感叹,截止目前,去年618还没有花钱。

崔丽丽强调,优价是一种引流策略,但流量不一定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就去年具体情况来看,市场整体状况确实不活跃,但是早前平台就开始“百亿补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优价,可能对于一些节令性或则改善型需求的产品会更有效。良好的促销关键点是真降而不是套路降,你们的一个共性需求是希望平台才能让利得明明白白。

大促在降温?

从去年预售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品牌并未参与到预售中,而只是在即将销售时才开启大促。

史松坡观察到,虽然618是全年唯二的大促,并且店家面临的竞争同样十分大,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流量成本和营运成本高企,让产品和品牌力不突出的品牌很难脱颖而出,所以有品牌选择退出预售。

事实上,“大促灭亡”的声音近年来频频出现。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电商购物节是为了品牌比拼和销量下降。但目前来看,这种品牌更是为了通过前期筹划快手全网最低价下单平台,在购物节中转化并沉淀用户,最终实现拔草、拔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种购物节频次越来越高,从双十一到618,到每位月大大小小的春节都有平台补助,所以消费者对某一特定的购物节不太发烧不是新鲜事。

十月观察到,相较于过去三年,品牌越来越注重日销,这背后是直播的出现所致。据悉,消费者对于大促的热情也在减少,叠加消费形势不理想,整个大促是在降温的。“对于大促,品牌会积极应对,但不会像先前那样疯狂投入。虚高的GMV不会带来太多品牌力的提高,也不能创造多少收益”,她强调。

“我们发觉用户的心智还是偏向于传统电商,例如淘宝和易迅,一些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相对较低,倘若不花大价格去竞价买流量,对不太依赖‘买量’的店家来说不是非常利空”,松鲜鲜品牌创始人易子涵透漏,品牌对价钱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这些平台之间的竞争,现今对店家来说早已习惯了,而且假如用优价来换第一,长远来说整个品牌会发展到哪些地位很难说。

“我们是绝对不会再蹚价钱战这个浑水,不会被牵着耳朵走,未来的趋势就是硬着头皮练心法,在多平台上都要具备特别强的营运能力”,她指出。

然而,庄帅强调,价钱仍然以来都是零售电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或则说价钱竞争驱动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其次,对于各个电商平台来说,假如未能在价钱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差别化竞争优势,在店家规模、商品丰富度、用户下降、组织效率、服务能力、技术实力等方面取得质的提升,很容易在接出来的竞争中被淘汰。

他进一步指出,不同品牌对于大促有不同的策略,预售须要品牌店家有很强的组织力和服务能力进行匹配,还须要品牌在用户体验和销售下降寻求平衡。对电商平台而言,消费者对大促依然是有期盼的,只不过随着消费分层的出现,须要电商平台组织更多商品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其次购物形式也呈现多元化,须要平台通过多种模式提高用户体验。